山崎大队,是日本皇室成员,从小被灌输的战争观念,士兵以战死沙场为荣,装备齐全先进和强硬的斗争精神。
其他网友观点感谢头条邀请,山崎大队的原型是冈崎支队,真实发生的事件是关家垴之战,此战发生在百团大战后期,据时任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大将回忆,我军伤亡二千余人(其中牺牲上千),日军留下二百八十多具尸体,这应该是比较权威的数据,冈崎被击毙。 冈崎支队是一支临时混编支队,它包括37师团一个中队、独立第九旅团、独立步兵第12大队各一个中队、独混第9旅团一个山炮中队(欠1小队),工兵辎重兵医护兵若干组成,当时归独混第4旅团指挥,总兵力在510人左右。战斗中3门山炮发射246发炮弹。大战发生时,百团大战已进入第三阶段,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恼羞成怒,从1940年10月6日起调动数万兵力对我华北根据地疯狂报复,实施焦土政策,彭德怀恨之入骨,决心打一两个大歼灭战回击日军。10月20日冈崎支队进逼18集团军总部驻地西井,25日又误打误撞进逼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28日撤到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附近,准备夺路武乡回沁县,彭总坐镇石门村指挥,下令刘邓指挥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编第十旅各一部,陈赓指掉三八五旅一部、决死一纵二十五团、三十八团各一部,彭总亲自指挥总部炮兵团山炮连,在10月30日凌晨4时对冈崎支队发起总攻。战役部署如下: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和总部欧治富特务团为一路,从关家垴东北、东南侧击;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为一路,从西北侧与前一路并肩攻击;决死一纵为一路,由南向北推进,在南侧对日军左翼牵制;新编第十旅由西向东封锁日军西逃之路。我军进攻预案完备,有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陈赓等名将上阵,为何我军最终伤亡惨重,勉强实现一定歼灭后撤围而去呢?原因如下:一、关家垴、柳树垴地势险要,互为犄角,冈崎因势相形,日军工事坚固巧妙。关家垴一带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关家垴是群岭环抱的一个高岗,山顶是一块方圆几百米的平地,适宜排兵布阵。其北面是断崖陡壁,下面是一条深沟,东西两侧较陡,只有南坡较平缓,可进攻,可见关家垴是易守难攻之地。南坡上面原住50余户关姓人家,沿山壁构筑成一孔连一孔的窑洞,后来日军把一个个窑洞变成一个个机枪火力点,互相间又结成交叉火力网。南坡对面是更高的柳树垴,与关家垴互为犄角,可用火力控制通往关家垴的小路,冈崎占领两地,构筑工事,挖了坑道,盖上门窗,筑成“猫儿洞",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关家垴山顶平地,也架上几挺机枪。二、冈崎支队(大队)火力较猛。一个标准的日军大队1100人,根据上文,冈崎支队它是个临时混编部队,有三个中队加一个山炮中队。我们大体估算一下它的火力配备。三八大盖、手枪不考虑,日军每班13人,有一挺轻机枪、加强班会加配一个两人携带50毫米掷弹筒;每小队有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班,54人;每中队180人,有3个上述中队加一个19人的中队部。大队一般要配属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辖三个机枪排(小队)、一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至少8挺),一个55人的炮排,两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冈崎有三门大炮,战时发射246发炮弹。三、冈崎所部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凶悍异常,而我山西决死一纵刚刚成军,战场经验不足,还需要历练,柳家垴阵地得而复失,直接影响了战局。决死一纵三十八团经两小时激战,在天亮时抢占柳家垴,形势对我极为有利,但在三十八团与二十五团调整部署时,因战场经验不足,遭日军猛烈反击,柳家垴阵地被冈崎夺回。这一突变影响了战局,我军虽重组三个营反攻,伤亡惨重,但未能一夺取主阵地,只好与日军对峙。关家垴阵地,冈崎利用险要地形、强大火力,对我军造成很大杀伤。我军七七二团一营战至14时,只剩6人。三、刘帅找到坑道作业这一进攻敌军的妙法,效果甚佳,无奈大批援敌赶至。10月30日,激战一天,我军虽占领关家垴、柳树垴部分阵地,消灭不少日军,但日残军仍占两地主要阵地。我军伤亡惨重。刘帅在七六九团指挥所用望远镜发现连接关家垴陡崖崖顶与壕坎之间的斜坡是土质的,令郑国仲团长一面佯攻,一面组织人员从壕坎下面挖通往山顶的暗道,我军终于找到了进攻关家垴的妙法。但武乡、辽县2500多名日军向关家垴驰援,我负责阻击的新编十旅顽强阻止,旅长范子侠也负伤。此外,黎城等地数千日军一起杀奔关家垴……到10月31日早上,冈崎所部已耗尽弹药,陷于拼刺刀的困境。10时30分一颗迫击炮弹在冈崎中佐近旁爆炸,冈崎中佐、藤泽少尉见到了他的日照大神!到下午3时,我八路军一部冲入敌阵地,但敌大批援军逼近,我军被迫撤退。
其他网友观点现代战争打仗不看人多(冷兵器时代也差不太多),更重要的是火力和机动力。如果时间长度足够,地形再复杂点,五百人的精锐部队打几万土匪没问题。李云龙当时所带的队伍在装备上和川崎大队最少相差一个时代,子弹供给还不足,猛然遇到吃亏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