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老公务员了,有过两次考试经历,第一次离面试的大门十万八千里,第二次在认真备考后一举成功。第一次考试,完完全全是懵懵懂懂的,就报了个名,之前没有任何复习做题,看到适合的职位就报名了,结果考试的时候,没点准备,做行政能力测试的时候没点时间概念,结果时间到了,题目还没做多少。全是蒙的,成绩可想而知。不过有了这次经历后,我知道了要大量做题,而且要有时间观念。其次,第一次选职位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就报了,结果报名的人数众多,很多高分的人都没有获得进面试的机会。因此,在考后,我认真分析了之前招录所有的符合招录条件的职位,看看什么职位多人报,什么职位少人报,最终在心中拟订了一个大概的方向。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开始大量做题,一边工作,一边做题,每晚都复习到一点多。持续了大半年,来到了第二次考试报名时间。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在所有能报的职位中选定了两个认为可能比较少人报的职位,在权衡之后,选择了其中一个。考试的时候,明确了行政测试会做的先做,简单的先做,做一题涂个答题卡,时间很紧凑。最后还有两分钟的时候,把没涂的答案一律选择b(反正都不会,你又没有那么好运气,统一选一个,估计还有中的机会)。申论的话,时间是充足的,慢慢把字写漂亮,虽然不一定文笔很好,但是最起码给人感觉舒服。几个星期后,成绩出来了,一切按计划实现,我成功进去了面试(笔试第二,但三人成绩只有零点几分的差距),谁都有机会综合成绩第一的可能。由于此前没有面试的机会,也不懂得如何去开展,就在书店买了些书来看,然后就是认真看这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同时,认认真真看了一段时间的新闻联播,看了一段时间的党政报刊,对着镜子自我表达,面试的时候认真整理了一下仪容仪貌,在面试当天,回答考官问题的时候,不畏怯考官的眼神,与他们进行眼神交流展示自信,同时回答的时候有逻辑性(面试考的内容答案是不一而终的,只要你们说的过去而且有理有据,表现大方则成绩就不会太差),最终面试时候我取得了面试第一,综合成绩第一的成绩,再之后就是体检政审等上班啦。十几年过去了,写这文章的时候,仿佛当时的情景又历历在目。公务员不一定是最好的职业选择,但肯定不是最差的从业之路。想走这条路的小伙伴,一定要弄清楚,公务员晋升路是很难很难的,如果不是这次职务职级套改,绝大部分人在退休前,连个副科待遇都争得头破血流。想赚钱也不要走这条路,因为这个职业只能保障你在小康线附近。努力吧,各位想考公务员的人,如果认为我码的字对你有帮助,点个赞吧。
其他网友观点第一看视频,第二狂刷题,第三有条件的报个班。如果口才不行,平时怯场,还要多锻炼口语交际,不然面试也过不了。一个过来人最简单的忠告。
其他网友观点积累
其他网友观点考了7年,将近20次。110考过,150也考过。目标一直是我省省会城市。这7年来,进面12次,除了期间一次事业单位上岸,就是去年的那次了。吃了很多苦,受了多次伤,但心中的理想一直未曾放弃。有时候回老家都不敢看法检那恢宏的大楼,心里一直对自己说何必要在大城市呢,你要是愿意降低要求,你早在这里上班了!可下一次考试依然报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岗位。有点痴,有点傻。黄天不负,去年我终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岗位。虽然为了这个理想,我放弃了很多,失去了很多,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值得的。希望所有考公分朋友,肯努力,能坚持,目标总有一天会实现的。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我是农村的孩子,没上过幼儿园,小学学制也是五年的,基础比较差,从小学到高中,从来都是在农村很差的学校,就是一年高考一个班级能上二本的也就一两个人的学校。高三那年刚好超二本10分,去不了自己想要的学校。第一次离家,去很远的私立学校复读,仅仅因为那所学校能免掉学杂费和食宿费,在这复读的一年,我没有朋友,每天想家,国庆非常想回去,可是为了学习,坚持没回去,那一年,经常一个人默默流泪,不知道为什么,但幸好第二年分数提高了70多分,考上了一本。大学学习不算好,家里又穷,买不起手机,大二打工自己买了部诺基亚3500c,可寒暑假回家手机都没信号。大学曾喜欢过一个女孩,可极度自卑,从不敢说,以致大学四年没谈过一场恋爱。大四那年想考研,可因为英语太差没考上。出来以后在私企在银行在事业单位都待过,在这期间一直有参加考公。之所以想考省会城市,是因为那个我爱的女孩在省会,可自己又不争气,每次都失败。考了这么多年了,我爱的女孩已经有男朋友了,后来就嫁人了,可是,我却什么也没说。因为那时的我给不了她幸福。后来,考公成了我偏执的坚持了,一直失败却从未想过要放弃,终于在去年以152的高分(全省能进前五十)考上一个很不错的单位。我之所以说这么多,不是在炫耀,也不是在诉苦,仅仅是希望所有考公的人能不畏失败,能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
其他网友观点考上公务员,需要多努力?答案是很努力,很努力才可以!一是要有坚持不懈的自律,二是要有科学合理的备考方法,三是要有必胜的信念!不懈的努力+科学的方法+必胜的信念,是成功上岸的法宝。不论你是应届生身份备考,还是在职备考,都需要付出努力,想要上岸,功夫不仅要放在临考前的冲刺,还要注重平时的积累。